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創先爭優活動特色材料
在2010年5月到2012年7月的創先爭優活動中,物電學院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通過加強制度建設,不斷規范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專業、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教學各環節的質量標準,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從而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我院領導重視辦學思想的頂層設計,通過多次召開教學專題討論會,使全院教職工對人才培養形成共識:
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教學為中心工作,正確處理教學工作同其它工作的關系。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到領導高度重視教學,教師傾心教學、政策傾斜教學、科研促進教學、管理服務教學、形成了完善的服務教學工作體系。
明確教學目的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的創造性和個人能力的發展作為衡量教學成果的主要標準;在教學方法上,著眼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建立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機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給學生自我設計,自我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二、推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過程
1、精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我院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按照“有利于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提高、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平臺+模塊”課程體系。按照“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按照優化結構、精簡內容、擴大先修、突出個性、注重實踐的原則,深化學分制,完善學分制下的選課制、主輔修制、擴大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突出個性培養,促進學生多渠道成才。
2、大膽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我院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育人功能相融合。第一課堂實施以“三個平臺、課程分類模塊化組合”為基本特征的“平臺模塊學分制”教學計劃,即:寬口徑平臺+個性發展平臺+專業訓練平臺,通識教育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方向模塊+教師教育模塊,各模塊均設必修和選修課兩大類,學生在完成本專業學業的同時,可以輔修第二專業,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課堂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我院的第二課堂,以開放實驗室為主,讓學生以競賽為平臺,開展科技競賽活動,形成我院活動精品和特色,是學生團體活動上規模的校、院聯動的科技文化活動機制。以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鼓勵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級科研課題研究、科研論文撰寫、發明創造、舉辦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設計競賽、全國物理教學技能競賽等,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探索真知、大膽創新與實踐的能力,學生比賽獲得的成果按學校有關規定,認定學分,學生可在相應的課程模塊免修相同的學分課程。
3、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院積極倡導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推進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創新,優化教學過程,積極鼓勵教師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密切關注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新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倡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深入開展“研究型教學”、“問題式教學”、“案例教學”、“體驗性學習”、“研究型學習”、“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教與學的研究與實踐,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教學氛圍。
4、大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1年,我院重新制定了《實驗課程教學大綱》,明確提出減少驗證性實驗,增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加強實驗教學的教材建設,確保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與更新,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
為了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2011年,我院專門印發了《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實驗室開放制度》,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舉措,規定學院各類實驗室盡可能對學生開放,滿足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活動的需要。目前,全天對學生開放的實驗室有:《物理競賽實訓實驗室》、《電子競賽實訓實驗室》和《車模競賽實訓實驗室》。學生充分利用開放實驗室的訓練,在參加全國和省級各類科技競賽中收獲了豐碩成果。
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院學生的科研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普遍增強,在整個創先爭優活動期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1、學生在國家級、省級科技競賽中成績優異
(1)2010年,18名學生構成的6支隊參加智能汽車“飛思卡爾”杯華南賽區比賽,光電2個支隊和攝像頭1個支隊獲二等獎;電磁2個支隊和攝像頭1個支隊獲三等獎,這是我院參加智能汽車“飛思卡爾”杯華南賽區比賽以來,首次突破2等獎;競賽成績在38個參賽高校隊中排名15,在海南省高校居第一。
(2)2010年,4名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人教社杯”物理教學技能比賽,3人獲得二等獎,1人獲得三等獎,在全國省屬師范大學中成績是較突出的。
(3)2010年,在教育部高師司主辦的由全國部屬師范大學和省屬重點師范大學每所大學各派出物理專業1名學生全國共有40名優秀學生參加,只頒發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共六名獲獎的“東芝杯”教學技能比賽中我院參賽學生呂姍獲全國第5名,三等獎。
(4)2010年,84名學生,分為28個支隊參加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華南賽區的比賽,其中,本科組3個支隊獲得一等獎,本科組3個支隊獲得二等獎,本科組4個支隊獲得三等獎。
(5)2010年,77名學生參加全國第二屆大學數學競賽(非數學類)海南賽區比賽,1名學生獲得省級非專業組一等獎,1名學生獲得非專業組二等獎,5名學生獲得三等獎。
(6)2010年,6名學生(2個支隊)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海南賽區比賽三等獎。
(7)2011年,6名學生參加全國物理教學競賽獲得一等獎
(8)2011年,18名學生參加全國智能汽車設計競賽華南區比賽,9名學生獲得二等獎,9名學生獲得三等獎
(9)2011年,8名學生參加海南省多媒體課件(軟件)比賽,獲二等獎
(10)2011年,6名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2名獲一等獎,4名獲三等獎
(11)2011年,18名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海南區比賽,6名獲一等獎,6名獲二等獎,6名獲三等獎。
2、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強,表現突出
(1)2010年,8名學生(2個小組)共獲得二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
(2)2011年,我院學生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2篇。
(3)2011年,11名學生獲海南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成果論文。
(4)2011年, 5支學生隊獲得“海南師范大學2011年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優秀實踐隊”稱號。
(5)2011年,我院在研學生國家創新性計劃項目7項。
3、學生考研積極性高,成績喜人
我院領導非常重視學生考研,盡量為考研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在創先爭優活動期間我院共有66名學生考取全國各高校的研究生,2010年獲得學校考研工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