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瓊島突發疫情,省內多地按下了暫停鍵。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劉楊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加入到抗疫志愿者的隊伍中。8月22日,他隨學校第七批志愿服務隊奔赴萬寧抗疫一線,與團隊成員一道連續多日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
天還未亮,起身洗漱,簡單用過早餐,迎著晨曦,隨志愿服務隊一路來到萬城鎮高風險地區的朝陽社區,開始當日的工作。劉楊的主要工作是核酸信息采集,在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后,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左挎消毒酒精、右攜采集用品,手機掛在胸前,成了每日的固定裝扮。
凌晨的萬城鎮中學駐地
劉楊老師在進行工作準備
“您好,請出示您的健康碼或身份證,戴好口罩”。這是劉楊每天在工作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由于社區的所有居民都居家隔離,足不出戶,按照分組,他每天步行穿梭在社區街巷間,緊緊跟隨醫護人員,登門入戶為居民掃碼并登記信息。特別在作為機動組成員期間,核酸信息采樣的對象變為集中隔離后返回社區居家隔離的重點人員,由于這些居民通常不在一個區域,點對點之間的奔波跨度更大,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來往返,這更加考驗個人的體力。在面對采集對象是老人與孩子時,亦或是面對由于方言而交流不暢的居民時,劉楊更是拿出十足的耐心進行溝通,協助引導其一步步完成信息采集,也為醫護人員順利進行核酸采樣做好情緒交流。
劉楊老師在進行核酸信息采集工作
幾朝烈日酷暑,幾時風雨路滑,劉楊與團隊志愿者穿梭在深墻窄巷內與高低樓閣間,每天的工作結束后,身上紅疹與擦傷在所難免,汗水浸濕全身已是常事,手腳皮膚褶皺發白也習以為常。雖然身體有不適,但是隊友之間的相互關心,居民樸實而真摯的一聲“謝謝”,讓他覺得即使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劉楊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盡己所能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責無旁貸,為了盡快戰勝疫情,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顧和團隊成員在抗疫一線開展志愿服務的經歷,他感觸很深,并將其用“三份”予以概述——一份是迎難而上,用細心、耐心與汗水來踐行黨員的責任擔當;一份是甘于奉獻,攜真情、熱情與專注將無數感動的瞬間收集珍藏;還有一份則是反思總結,在實踐中看齊先進,優化路徑,力促自身的成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劉楊以志愿在“疫”線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青春勇擔當的誓言與諸多志愿者一道,驅散疫情籠罩的陰霾,照亮共克時艱的信心。